建筑業指國民經濟中從事建筑安裝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以及對原有建筑物進行維修活動的物質生產部門。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目錄,作為國民經濟十三門之一的建筑業,由以下三個大類組成:土木工程建筑業; 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業、勘察設計業。建筑業的職能主要是對各種建筑材料和構件、機器設備等進行建筑安裝活動,為國民經濟建造生產性與非生產性固定資產。建筑業的發展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
一、建筑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建筑行業發展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2-2029年)》顯示,近些年,在建筑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不僅十分重視國內市場,努力做好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的施工工作,同時也十分注重海外市場,對海外的項目工程進行搶占和承包。我國政府以及建筑企業對建筑方面的研發費用投入也較高,使我國建筑行業的技術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異不斷減少,甚至在很多方面超過了西方發達國家獨占鰲頭。中國建筑行業合同簽訂額在在2016年-2020年保持持續增長,在2020年達到325174.42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建筑行業供需規模情況
1、行業供應情況分析
中國建筑業企業單位包括內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以及外商投資企業,2020年中國建筑業企業單位數11.67萬家,2020年中國建筑業企業從業人員數5366.92萬人。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行業需求情況分析
建筑業新簽合同增速持續回升。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建筑行業新簽訂單增速從22%降到了7.16%。根據歷史經驗,建筑行業的業績滯后新簽訂單1-2年。2020年建筑行業業績增速放緩。2021年一季度建筑行業新簽訂單6.2萬億元,同比增長31.9%,增速環比提高19.47pct。根據歷史經驗,建筑行業的業績滯后新簽訂單1-2年,預計2021年建筑行業業績增速將有所加快。
八大建筑央企新簽合同增速持續回升。2020年八大建筑央企新簽訂單總額同比增長19.31%,增速同比提高1.6pct。2020年建筑行業新簽訂單同比增長12.43%。建筑龍頭企業新簽訂單增速快于行業。
3、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它與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著密切的關系。近年來,我國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建造能力不斷增強。2020年,我國建筑業發展規模增速放緩,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國家繼續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大戰略性新型產業投資,加快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建造”品牌。BIM、產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造樓機等成為技術創新應用的新焦點。同時,國家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實行綠色規劃、設計和施工標準,依托建筑業數字化、信息化新技術,建造智慧化城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房建市場蘊含潛能。按照國家城鎮化發展規劃,203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接近10億人,房屋總建筑面積需求為800-900億平方米(包括住宅房屋和公共建筑等),目前尚有較大缺口,房建市場的發展空間仍然較大。從細分領域來看,國家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以及醫療衛生、文化娛樂、體育健康、民生保障等建設,將給建筑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同時,國家在政策層面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裝配式建筑新開工面積占比逐年提升,將持續給建筑市場注入強大動能。“一帶一路”倡議日益深入人心,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國外潛力市場持續增長。中國建筑在高端房建領域長期以來擁有品牌、管理和技術等突出優勢,繼續穩固保持房建市場的領軍地位。與此同時,公司立足世界前沿、國際標準,積極引領“裝配式建筑+互聯網+物聯網”的科技創新和工程實踐,打造中建系統內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業化業務的投資平臺、產業平臺、技術平臺。
基建投資聚焦重點領域。2020年,中央對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設做出重要部署。在中心城市承載能力提升方面,重點關注民生工程“補短板”、公共服務類項目的建設、人居環境的打造,以及一、二線城市的新區建設和特大工業鎮的發展;在城市群內部連接網絡完善方面,重點關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區域的城際軌道交通網建設,著力補齊鐵路、公路、水運、機場、水利、能源、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領域短板。從細分市場看,軌道交通、地下空間、生態環保、電信設施有望成為增長最快的領域,公路、鐵路市場總量繼續維持高位。未來,伴隨5G的商用,基建投資的重點將向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傾斜。
房地產向存量模式轉型。2020年,中央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舉,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住宅加快向居住屬性回歸。調控政策持續從緊,國家出臺了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等政策,增量市場趨于平穩,房地產行業將逐漸從增量模式轉為存量模式發展,城市更新是存量時代下的必然產物,蘊藏著巨大的空間和機遇。同時,我國城市更新更加注重精細化、微更新,老舊小區改造成為關注熱點,住建部預計舊改的整體投資規模超過4萬億元。目前,各地已陸續出臺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住建部在廈門、廣州等15個城市啟動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舊改最大的特征是“改造”,可以帶動裝修、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等市場的發展。
三、建筑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1、房屋建設領域
盡管在疫情沖擊下,房建領域的反彈和恢復性增長慢于基建領域,但是我們預計,房建市場總體規模將在“十四五”期間保持穩定增長。其中住宅領域受房地產市場影響或將呈現下滑,但細分領域保障房建設在政策加持下有較大發展前景;公建細分領域可重點把握體育設施、醫院及商業建筑的建設需求,同時關注智慧廠房建設、傳統廠房智能化改造升級機遇,在技術.客戶關系、人才領域持續投資,積極布局對接相關需求。房屋建設業合同簽訂額在在2015年-2019年持續增長,到2019年增至325644.79億元,預計在2020年達到359457.32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細分領域一:住宅建筑領域
商品房建設:商品房住宅建設是房建領域的重中之重,但伴隨人口增速及城鎮化率增速不斷放緩對房地產剛性需求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在房地產存量時代及“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未來住宅建筑領域將遇到較大的增長壓力,未來的主要機會則來自于存量住房的改善型需求。
保障性住房建設: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住宅建筑領域應重點關注保障性住房建設,市場或將呈現供需兩旺趨勢。保障房作為除商品房外國家住房供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期間出售類住房(如兩限房)、出租類住房(如公共租賃房)和可租可售類住房將進步充實保障房供給體系,結合各大城市新市民流入刺激,保障房建設需求或將迎來發展機遇期。
細分領域二:公共建筑領域
縱觀公共建筑領域眾多細分賽道,我們認為體育設施、醫院、商業建筑三類公共建筑增長潛力較大,是“十四五”時期應重點挖掘的細分賽道。體育設施:隨著體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及疫情深化健康理念,為體育建筑設施建設和體育地產運營提供了發展機遇。
大型體育建筑設施建設依托大型體育賽事拉動,以政府出資建設為主,以體育場館對外開放、賽事運營為主要現金流貢獻點。我們認為,“十四五”時期可重點關注體育地產運營,相較于體育建筑設施建設,體育地產運營通過疊加體育+概念,與房地產、文旅等產業開發深度綁定,輔以毗鄰地塊房地產開發,具有較高利潤空間。
醫院:新冠疫情的爆發再次暴露了醫療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在疫情推動下,預計醫療設施建設投入將進一步擴大,醫療機構的數量將進一步提升。隨著社會力量辦醫得到政策支持,致力于拓展醫院建設領域的建筑企業可同時探索與醫養企業協作開發運營的模式,參與后續運營獲取更高利潤價值。
商業建筑:在商業建筑細分賽道,傳統封閉式商業建筑逐漸面臨淘汰,大型開放商業街區將成為主流,其廣泛涉及市政路面,園林景觀等不同建筑元素組合,對建筑企業施工組合能力要求較高,且與住宅社區聯系緊密,此類配套開發模式或將成為商業建筑開發新趨勢。
細分領域三:工業建筑
在以中國制造2025為代表的產業升級趨勢下,智能制造等熱點領域的智慧廠房建設機遇值得關注。同時,工業企業聚集要求園區提供相應的生產性服務業設施作為支撐,因此配套設施完善、產業聚集效應顯著、更加“智慧”的產城融合創新型園區將逐漸取代傳統工業園區成為主流,在此趨勢下,智慧廠房+生產性服務業建筑+智慧社區的融合發展模式值得企業重點關注。
細分領域四:超高層
企業通常借助超高層所擁有的較高品牌效益,打造標桿項目以增強品牌影響力。但近年來政策端不斷收緊,住建部于2020年出臺相關政策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同時伴隨高空置率進一步降低了新增建設需求,因此我們預計未來五年國內超高層建設熱潮將放緩,在建項目周期或將延長。
細分領域五:老舊小區改造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其中老舊小區作為國家層面的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根據國務院到力爭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的目標,預計“十四五”期間將釋放規模達1.5萬億元。老舊小區改造短期內主要停留在既有改造和部分功能完善階段,存在改造初期投入較高,短期盈利能力弱等問題,企業除賺取施工利潤外,可重點關注老舊小區改造后續高附加值運營服務。
2、土木工程建筑領域
后疫情時期,統籌傳統交通基建、補齊社會民生基建、促進新基建茁壯發展,是中國兼顧短期經濟平衡和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規劃綱要亦明確要“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我們認為基建領域或將成為建筑企業“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發力點。
2015年-2020年中土木工程建筑領域合同簽訂額(萬元)
公司名稱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e |
土木工程業 | 989808519 | 1139048072 | 1421706961 | 1572557674 | 1790465983 | 1997545423 |
鐵路、道路、隧道和橋梁工程建筑 | 654617798 | 761344997 | 966169561 | 1094640453 | 1239880768 | 1451492447 |
水利和內河港口工程建筑 | 165163401 | 187500938 | 218509431 | 215600178 | 240250927 | 273122394 |
海洋工程建筑 | 232261 | 293504 | 363816 | 142518 | 540989 | 812539 |
工礦工程建筑 | 82841695 | 89142436 | 109744009 | 62843488 | 66928605 | 70123535 |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細分領域一:鐵路
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的意見》為“十三五”時期高鐵建設熱潮降溫,高鐵建設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根據相關建設要求,我們認為未來高鐵建設或將向高能級的城市、城市群、都市圈聚焦。同時,綜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對“八橫八縱”鐵路網建設持續推進的支持,及國務院《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到2035年實現高鐵7萬公里及普速鐵路13萬公里規模”的發展目標,未來鐵路建設領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伴隨鐵路運營里程的增加將在一定程度拉升對于鐵路站房的需求,同時伴隨部分城市鐵路運營壓力進一步擴大,部分鐵路站房的擴建或第二高鐵站的興起也為鐵路站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細分領域二:公路
我國高速公路路網結構已接近完善,伴隨“公轉鐵、公轉水”等相關政策推進,公路投資建設增速顯著放緩。目前我國高速公路整體仍處于虧損狀態,高速公路的重心正逐步由建設向運營轉移,因此對于即將進入該領域企業的運營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行業領先企業已不斷豐富運營工具箱,在傳統通行費、服務區管理基礎上,依托公路路產及沿線資源,積極拓展土地開發、廣告經營、觀光旅游等綜合開發運營的模式獲取更高利潤價值。
細分領域三:機場
目前我國民航機場建成數量與規劃數量仍存在一定差距,“十四五”期間仍有可觀的機場建設類項目有待進一步釋放,預計民用機場建設市場將達到萬億級。
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機場領域將主要圍繞中西部支線機場新建和樞紐機場改擴建展開。根據相關規劃,預計“十四五”期間,有超過100座民用機場待建,其中約80%的機場為東部以外的中小型支線機場,預計將形成約40座樞紐,市場前景廣闊。
細分領域四:地下綜合管廊
地下綜合管廊是市政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拉動基建投資的新著力點,一直屬于國家大力推動的高潛力市場。但目前標準化體系尚不完善,多數項目通過PPP模式開展,但運營端并未有成熟的運營管理模式出現,目前尚無法保證后期運營貢獻穩定可持續的現金流,是“十四五”時期值得積極探索的細分領域。
細分領域五: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作為在城市建設市政工程領域的創新理念,以基礎設施為載體,雖建設投資巨大、對投融資要求高,但可充分采用PPP模式打通“投建運”一體化獲取收益。海綿城市在西方國家已有諸多成熟的領先實踐,并具有明晰的盈利模式,如德國通過收取雨水排放費+經濟激勵等措施實現了排入管網徑流量的零增長,因此我們認為,伴隨相關政策和機制不斷完善,海綿城市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值得長期關注。
細分領域六:園林環保
近年來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不斷提高,各大建筑企業紛紛進入環保領域。其中水處理領域,相較于單一的污水處理或存量黑臭水體治理,流域治理領域兼具存量及增量,是未來水處理的新趨勢。
同時,土壤修復領域市場潛在空間較大,具有相關政策利好和商業模式穩定的優勢,“十四五”期間可重點關注。
細分領域七:城市軌交TOD
TOD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綜合發展模式,強調以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立集交通樞紐、產業、居住、市政基建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區域。我們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將有萬億級的TOD市場空間。目前尚未有企業建立絕對優勢和壁壘,因此累積項目經驗,逐步構建涵蓋規劃設計、投融資、建設管理.綜合開發、運營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能力是業務拓展的關鍵抓手。
細分領域八:新基建領域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融合基礎設施建設,與中國制造2025政策目標下的數字經濟浪潮一脈相承。新基建投資以市場運作為主,參與主體更多元,投資期更長,對中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新基建的落地實施離不開建筑企業的參與貢獻,對于5G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型數字基建,建筑企業可以參與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建設以及長期運營,同時可與服務器供應商組成聯合體,參與數據中心、云機房建設項目。對新能源充電樁特高壓。城際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傳統基建數字化改造,建筑企業可以通過城市綜合運營及站房和高鐵新城綜合開發參與建設。針對此領域,建筑企業可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優勢領域進一步聚焦細分賽道,豐富自身業務組合。
3、建筑安裝領域
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的興起,中國城鎮化腳步不斷加快,帶動建筑業市場不斷發展。而建筑安裝作為建筑業中的細分行業,也得以迅速成長壯大,成為我國各行業中一支不可缺少的技術大軍。
近年來,我國建筑規模空前巨大,促進了建筑安裝業的繁榮和發展。全國各地一批又一批規模宏大、技術復雜的基礎設施、大型公用工程和住宅、石油化工、核電站等相繼建成。建筑安裝領域合同簽訂額在在2015年-2019年保持波動增長,到2019年增至21935.36億元,預計在2020年達到22354.55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4、建筑裝飾、裝修和其他領域
近年來,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重要細分市場,建筑裝飾行業正隨著宏觀政策、行業趨勢、消費觀念等的變化,由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升級期。行業轉型升級和優勝劣汰已經開始,產業對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國內建筑裝飾行業企業競爭加強,行業收入增速整體呈下降趨勢,行業企業競爭呈顯著分化趨勢,行業頭部公司業務規模持續擴大,收入增速整體加快,行業頭部公司競爭力加強,2020年行業將朝著更為集中的方向發展。建筑裝飾、裝修和其他領域合同簽訂額在在2015年-2019年保持波動增長,到2019年增至18408.02億元,預計在2020年達到20454.78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WWTQ)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